贾氏乌金散简介
竹子园®贾氏乌金散,自明朝万历四十四年(1616)起,在山西省洪洞县赵城镇(原平阳府赵县)北街竹子园开店,历经明、清、民国、新中国四百年,其民间传说甚多,特殊功效口碑相传,在黄河区域享有盛誉。2006年第十五代传人贾耀旺申请了“竹子园”商标。2014年贾氏乌金散荣获山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贾耀旺被山西省人民政府指定为代表性传承人。
品牌文化
传承历史
从明朝万历四十四年(1616年)开始。
第四代:贾昌久(1632-1701),传承家学,师从傅山,并与自己的实践相结合,使乌金散煎剂疗效更加显著。
第五代:贾世明(1654-1728)
第十代:贾吉魁(1796-1842)
第十一代:贾祥年(1820-1900)木版刻制“竹子园、乌金散”说明书,以防假冒。
第十二代:贾兴邦(1859-1910)
第十三代:贾顺喜(1887-1939) 木刻乌金散服法和禁忌,末药。
当时,规模更大,现存照片(见附件)即可见证。有远至南岭的郭国瑄及当时远近闻名的宝利舍主人马福元写的感谢信,民国时任赵县知县陈风标的题词,现仍存于店内(见附件)。后遭遇国难,商人罢市,日本人为粉饰太平,强令营业,贾先生断然拒绝,乌金散药店被日军砸毁。抗战期间,贾先生出钱出物,支援中共太岳纵队。此间,贾先生关门休业,只暗中济世。恰逢日本小队长之妻得了产后风,四肢疼痛难忍,动弹不得,几次求药遭拒,便派汉奸伪装良民购药,服后立效,后被贾先生所知,怒叱汉奸,自觉愧对列祖,遂卧床不起,七天不食,于1939年孟冬愤然辞世。
第十四代:贾友山(1918-1976)、石淑英(1928-2010)
出身杏林世家,主攻小儿推拿和妇女产后疑难杂症,享誉一方,治愈病例数不胜数,在晋南区域获得了同行业专家和患者的一致好评,有“在世华佗”之美名。至此代,贾氏竹子园坐堂大夫三人,学徒十余人,从外出选材到炮制药材、晾晒药材、自酿黄酒、泡、蒸、熏等各个环节,都有专人分工,流水线作业。此代传人贾友山,为人谦和、医德高尚,患者络绎不绝,锦旗牌匾数不胜数。
现任第十五代:贾耀旺(1968年出生至今)吕亚男(1970年出生至今)
贾耀旺中医师,生于1968年,为贾氏祖传乌金散的第十五代传人。自幼祖训,受家风熏陶,德行醇厚,励志济世,熟读中医理论、《金匮要略》及家传病例记录。崇尚医德、医风。在临汾卫校期间,1989年在洪洞县考取了中医资格证,坐诊行医,成为贾氏乌金散老药店第十五代坐堂医师,随后又进入山西省中研所潜心修学,取得中医医师及西医医师资格证。自此秉承绝学,糅合中西文化,用祖传中医妇科结合现代医学,日臻完善。在中西医妇科领域,尤其在治疗“妇女产后病、功能性子宫出血、月经不调、习惯性流产”等症方面,成绩显著。贾耀旺医师虽声名远扬,但不骄不躁,立志为妇女的健康服务终身。“立起沉疴,并登寿域”是医学界对他的评价。著名国家级书法家张一为贾耀旺医师题字“杏林遗风”。
吕亚男,生于山西省临汾市,汉族,贾耀旺妻子,贾氏祖传乌金散第十五代传人,幼时随姥爷上山采药,乡间行医,熟读中医理论、《金匮要略》《千金要方》及家传病例记录。1986年在 临汾卫校学习,1989年在洪洞县考取了中医资格证,1990年临汾卫校毕业后,开始贾氏乌金散传承历程,成为贾氏乌金散老药店坐堂医师。从1992年至1995年期间在赵城北街卫生所工作,1995年至1998年在山西省中医学院潜心修学,取得中医医师及西医医师资格证。
贾氏后人几百年来严格遵循“以德为表,遵遗济世,救世济民,禁贪绝嗔,世世相传,长盛不衰”的家训,坚持传统工艺制作乌金散,并结合临床实践反复研究和中医理论不断改进完善药物疗效,几百年临证中,治愈妇女不计其数,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在山西享有“北有定坤丹,南有乌金散”的美誉。
传承谱系:贾德兴→贾仁贵→贾金融→贾昌久→贾世明→贾延芳→贾永平→贾孝健→贾福来→贾吉魁→贾祥年→贾兴邦→贾顺喜→贾友山、石淑英→贾耀旺、呂亚男。
主要价值
主要特征
一、选料用料考究:乌金散制作所用的益母草(坤草)要求七月七日采集于霍山之阴;所用黄酒则是用霍泉之水和当地盛产的黍米于夏季中伏酿造而成。
二、炮制技艺独特:炮制技艺独特,炮制考究、选用带有地域特点的道地药材,经挑、拣、簸、筛、刮、刷等29道传统工序制成。
三、治疗效果奇特:由散剂、煎剂、合用剂组成的成药配伍方法可灵活应用于不同的病症,有逐淤生新,祛风止痛,补益脾胃、固摄冲任、气血双补、补阳固阴的功效,从而达到人体的阴阳平衡,主要治疗妇女产后诸病、崩漏、滑胎,及妇人杂病等症。
四、地域性影响突出:贾氏祖传乌金散自明朝万历以来,受“传男不传女,传嫡不传庶”的封建思想的影响,致使乌金散历经四百余年一直是单传。患者多以口碑相传,地域性影响较为突出。